浅谈小学生的心理问题
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例,把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学习方面:陪读陪出上课走神
现在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,但这分关注过火了往往就适得其反。比如,我班的濮锦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喜欢做小动作,影响了学习成绩。我通过与家长沟通才了解到,这正是因为他妈妈在家里每天陪着他做作业,但家里总不如学校管得严,孩子喜欢边学边玩,每次等到妈妈提醒才将注意力集中到作业上来。这样一来,孩子不仅作业做得慢,还对妈妈的管教形成了依赖性,并把它带到学校,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。
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,比如总要求孩子考“双百”,否则就表现出不满意,这种过高的要求时间长了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,造成学习动机不足的“自暴自弃”,本来聪明的孩子也会变成“笨孩子”。
二、情绪方面:少年也有愁滋味
抑郁、焦虑、易怒等恶劣情绪也会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,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老师、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言行引导有关。比如,有的老师有意无意地对某个学生表现出习惯性看法,像“脑子苯”“不用功”等,给孩子贴“标签”,就会使这个孩子自我评价能力低,出现抑郁、自卑的心理问题。
个别小学生的焦虑心理是一种“习得性无助”的表现,即通过观察和领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表现出的无助和思虑。比如,邹柳心由于学习成绩令家长不满意,对自己失去信心,就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父母都认为“聪明”的小堂妹身上。一次,她悄悄地对我说:“我想让小妹妹上咱们这个学校,上您教的班,她一定比我学习好!”这是一种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扭曲心理。
三、行为方面:自我防卫带来的偏差
自我防卫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天性,小学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,这种自我防卫意识就容易造成行为的偏差,出现说谎行为、攻击行为、破坏行为等。陆怡看着一位同学的圆珠笔好玩,就自己拿来玩,本来想玩后就偷偷还给他。没想到被那位同学早早发现了,说陆怡偷了他的笔,她却一口咬定这支笔是她自己的。我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陆怡,而是耐心地诱导说:“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孩子,但我特别喜欢知错就该的孩子。”最后陆怡承认了,并向老师说了心里话:“我害怕老师和同学们说我是小偷,才不敢承认自己拿了同学的东西。”我动员他向那位同学道了歉,又相互约定要保密,此事就算圆满地解决了。相反,如果老师当时严厉地批评她,不仅她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继续说谎,而且还可能对她造成终生的心理伤害。
有的孩子经常无故地攻击同学,或与同学稍有争执就大打出手,恰恰是因为他的爸爸经常对他进行蛮横管教和“棍棒教育”而形成的报复心理。有的孩子具有破坏行为,如无缘无故地在别人课桌上划一刀,把人家的作业本弄脏等,也与上述因素的扭曲心理反映有关。
四、自我意识:以自我为中心,抗挫能力差
独生子女的现象和不当的家庭教育,使目前许多孩子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,很难协调与同伴的关系。比如,嫉妒心强,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,参加小组活动不愿担任“群众”角色等。在家里作为“小公主”“小太阳”的独生子女,很难体验到受挫的心情,到了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一旦受到很小的挫折,就表现为心理脆弱,承受力差。如,张家扬参加小组比赛给组里落下了分,受到小朋友的指责,他也陷于深深的自责中,大哭了一场,还几天不愿上学。所以,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绝不是好事,甚至家长和老师要故意给他制造一些小挫折,来提高孩子的“免疫力”,培养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德育工作录入:蒋燕 责任编辑:蒋燕